中国企业诚信网
首页 / 重点推荐 / 正文
杨关善律师:专业制胜 信誉制胜
   
发布时间:2020-09-11   来源:凤凰网


       在人的一生中,有效从事工作的时间不过短短三四十载。有的人把工作看作谋生方式,有的人把工作看作毕生事业。无论初衷为哪般,都有值得钦佩与尊重的内涵,但后者更接近于“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纯粹。

       杨关善便是后者。无论市场风云如何变幻,他始终秉持“专业制胜,信誉制胜”的原则做事。从世俗的角度看,一位年近五旬之人,仍对事业持有这份“不近人情”的坚守,未免过于理想化。但恰恰是这份始终如一的坚守,才让我们从杨关善的过往经历中,窥见到了以其韧性与品格浇灌出的硕果。

      专业制胜——业务领域的布道者
      2015年9月14日,杨关善正式加入大成律师事务所,如今已经在大成律师事务所服务了整整5年。“专业制胜,信誉制胜”是杨关善加入大成律师事务所伊始,给自己立下的规矩,更是信仰。
5年间,杨关善响应所内推行的“1+3”模式,以不动产与建设工程为主专业,公司与并购,能源、自然资源与环境,争议解决为辅专业,深耕PPP领域业务,将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法律服务模式,引入到其他领域,有效结合,获得了较高的市场评价。杨关善同时抓住中国企业合规管理的风口,深入研究,成果颇丰。
       时间追溯到2003年。
       杨关善从中国政法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后,入职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其后调至中铁资源集团,在法务岗位一干就是12年。中铁所能提供的平台无限广阔,足以充分施展一个人的才华。如果一生只为中铁服务,也不失为一种成功。但如此度过一生,杨关善总觉有些许缺憾。他认为人生是一个不断探索和认识自我的过程,他希望发掘自己更多的可能性,并把自己的光与热辐射到更多的地方。抱着这样的想法,2015年,他毅然放弃中铁的“金饭碗”,加入大成律师事务所。 
      大成律师事务所作为全球最大的律师事务所之一,服务客户遍布全球,追求高品质与高价值的法律服务,并始终保有创新的活力与魄力,这一点与杨关善的个性十分契合。 
      在加入大成律师事务所以后,杨关善的业务模式从公司法务转变为社会法律服务。2015年适逢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蓬勃发展,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面向全国推广这一模式,鼓励社会资本与政府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开展合作。实践中PPP社会资本方大部分是建筑业企业,这一业务范畴恰与杨关善以往专注的行业领域吻合。但同时由于PPP模式法律关系复杂、周期长、不确定性大等特点,不仅对律师的专业性要求较高,也非常挑战律师团队的综合服务能力。这对杨关善而言,是机遇,更是挑战。以此为契机,他依托十几年来积淀的资源优势,将自己的业务领域确定为以不动产与建设工程为主,公司与并购,能源、自然资源与环境,争议解决四板块同步推进,在PPP业务方面持续深耕。
       他接手的“第一单”PPP项目是呼和浩特市地铁一号线,投资总额达160余亿元。此后,杨关善陆续在PPP领域服务了政府、央企、地方国企以及一些民营企业,开展了一系列轨道交通、公路、地下综合管廊等大型PPP项目,并凭借专业实力入选财政部PPP专家库以及湖北省PPP专家库,迅速在PPP领域赢得了声誉。
       2018年,杨关善律师团队研发的《政府或社会资本、项目公司参与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全流程法律服务》项目成功入选北京市司法局《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项目(产品)目录(第一批)》,并获得大成总部2018年度评优专业品牌影响力突出贡献奖。优质的全流程法律服务,展现的是杨关善律师团队在专业领域的长期积累,是丰富实战经验基础上铸就的系统法律服务,是整体实力的象征。这也是他们团队诸多法律服务产品创新中的一种。
      在经年累积了PPP业务丰富经验后,杨关善认为,PPP模式可以与其他诸多领域业务很好地融合。以其目前正在开展的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为例,该项目是在2019年12月自然资源部发布的《关于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之后启动的。杨关善熟知PPP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认为上述意见的主导思想是希望政府引入社会资本,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实施矿山生态修复,进一步明确地说,便是可以充分引进PPP模式。其实,在2018年6月,杨关善就撰写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主体责任与PPP模式的引入》一文。因此,他熟练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把PPP模式与矿山领域以及建设工程领域紧密结合在一起,融会贯通地开展业务。
       俗话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2017年正赶上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公开遴选法律顾问。杨关善律师与大成律师事务所其他高级合伙人组成强大的律师团与三十余家全国知名律所参加竞争,凭借团队综合实力一举夺魁,自此开始担任自然资源部法律顾问,现已进入第四个年头。自然资源部主管土地、矿产、自然资源,这与他“一主三辅”的专业方向完全吻合。 
       2019年中国机场建设领域的旗舰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邀请大成律师事务所参与常年法律顾问一职的比选,按照大成律师事务所公共案源分配流程,这一选聘机会被分到杨关善所在的业务部。在履行公开公平公正的选聘程序后,杨关善律师团队以其出众的专业表现,从10家强劲的竞争对手中胜出,顺利签约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常年法律顾问。
       以上成功竞聘,无疑是对杨关善律师团队专业能力一种很好的认可。
      在企业合规方面,杨关善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早在2014年,国务院国资委就提出,要在中央企业推行合规管理,彼时杨关善就敏锐地洞察到,合规管理将是今后国有企业管理的主旋律。
       近年来境外面临美国等国家的长臂管辖和西方大国、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严厉制裁,国内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严监管措施逐步出台,杨关善撰文称:中国已开启企业合规管理“新时代”。当然,不仅是国务院国资委在中央企业系统推出了“零容忍”的合规管理政策,即便是地方国企或者民营企业,都必须面对新的合规形势。
       杨关善认为,受此影响,律师开展各方面的业务,都需要从合规角度审视客户的需求,从而为客户打造符合合规标准的法律服务产品。所以,对于律师业务而言,仅仅立足于法律已远远不够,不仅要评判法律符合性,还要考虑政策符合性以及规章制度符合性,从而让企业对合规风险有全面的认知,强化其应对各类风险的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展现一名律师的专业水平和服务价值。
近年来,企业合规的呼声越发高涨。帮助企业构建合规管理体系,打造合规产品更是发展成律师的热门业务,杨关善也投身其中。
      由于他早在2014年便抓住了这一行业风口,累积知识,开展研究,所以起点更高,这方面的业务一经市场化,他便找准切入点,将合规管理与自己的各项业务有机结合,在实务中深入推广。杨关善先后撰写了《中国已开启企业合规管理“新时代”》等一系列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业文章,同时围绕合规管理这个主题为多家国有企业授课10余场。
       专注,所以专业。杨关善不断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这一真谛。


     信誉制胜——华丽转身背后的艰辛

      杨关善这5年看似华丽的职业形象背后,实则充满了不为人知的艰辛。
      2015年,对于从体制内投身商事业务领域的律师而言,并非一个很好的时机。一方面,宏观经济层面,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下行压力对律师行业的影响未消,另一方面,国内法律服务市场接近饱和,从政府部门、司法机关、高校和企业涌进律师队伍的大批人才,使本已激烈的市场竞争更加白热化,其中不乏恶性竞争等市场乱象的存在。
       早年便在律师行业摸爬滚打的杨关善,坦陈对律师行业当时的状况有充分的认知,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但即便如此,在这5年的搏击中,他还是切身感受到了律师的“行业之痛”。
       经济下行、市场饱和激烈竞争,律师同行之间低价竞争现象已常态化。客户虽看重律师的专业能力,但更在意律师费报价的高低,往往价格会决定业务的得与失。这是杨关善眼中律师行业痛处之首。
       痛点之二是招标乱象。随着合规管理的强化,政府、国企在选聘律师时,采取招标方式成为普遍做法。不分大事小事,急事缓事,一律招标的做法在实际操作中给律师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困扰。首先是律师获取业务的成本增加了。杨关善提到,他团队编写一份标书的成本在2万至5万之间,如果不中标则损失较大,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大大削弱了他团队的市场竞争力。更让杨关善和广大同行无奈的是,“内定”现象普遍存在,不知情的盲目投标则会变成“陪标”。 
       痛点之三是客户的“法外之请”。客户涉诉业务在选聘律师时,除将价格作为重点考量因素外,对律师人脉关系格外关注,这两点基本决定了律师能否拿到业务,因此进一步加剧了律师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 
       痛点之四是免费咨询。客观地讲,免费咨询不可能有效解决咨询人遇到的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律师提出的咨询意见甚至可能对其构成误导。但现实中,寻求免费法律咨询的现象普遍存在,由此增加了律师很多压力与时间精力的投入。 
       痛点之五是支付业务介绍费。商业领域向中间人支付业务介绍费完全符合市场规则,但律师行业有特别监管要求,律师获取业务不得支付介绍费。律师不仅不能违反法律法规,也不能违反行规,这是基本的合规要求。市场规则与行业规则之间的冲突导致了业务关系人的利益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如果有人践踏这一行规,必然扰乱律师市场秩序,无形中给遵守这一规则的律师带来伤害。杨关善因内心的那份坚守,也因此“错失”了不少“大单”,但他并不后悔。让杨关善感到欣慰的是,他的前领导、同事和朋友以及服务过的客户,不乏主动为他介绍业务而不求回报的人。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坚守和信誉力量。
切身体会到律师行业之痛,令杨关善进一步加深了对“律师”的行业理解和包容。
       谈及律师职业性质,他坦言,目前大众对律师的期望有时过高,认为律师就应该是正义的化身或正义的守护神,然而,依据他个人的执业体会,更准确地讲,律师只是“法律服务提供商”,也就是从专业角度为委托人提供法律咨询、建议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但是,他强调,法律服务商毕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商人,行有行规,每一位有职业操守的律师应在个案的处理中自觉地维护正义,推动法律的正确实施。
       杨关善深知,律师行业的变革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但是他坚信,他以及其他千千万万的律师会坚守自己的底线与信仰,共同创造整个行业规范化时代的未来。
       他表示,要实现这一点,律师其实可以主动有所作为。比如,律师在提供咨询服务时,不能任由自己处于被动状态,要坚持从专业角度依据法律提出相对独立的观点。也即律师与客户产生互动,引导客户接受并采纳自己的意见。杨关善认为,与客户沟通是一门艺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尝试。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参与社会活动、举办培训讲座、开展研究、发表专著等形式,逐步推动中国法治的进步。
       杨关善认为,律师获取案源的理想状态不过有两点。一是律师对案源的选择权,二是律师对法律服务的定价权。所谓对案源的选择权,并不等同于出租车拒载乘客,这是专业化的需要。每个律师的专业领域不同,如希望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就要做到在自己专业领域精益求精,专业领域之外的业务,不要为了创收而盲目接受委托。所谓律师享有定价权,并非是鼓励律师罔顾市场规则,唯利是图,恣意抬高价格,而是为确保法律服务质量收取合理的费用,避免低于成本的恶性竞争。

       坚守初心——执业道路行稳致远
       在大成律师事务所的这五年,对杨关善的事业而言是重大转折,这种转折,不仅仅体现在业务板块,更是一种思路的变化。
       在杨关善看来,经过5年的探索,虽距离既定目标还存在差距,但庆幸的是自己所追求和秉持的“专业制胜,信誉制胜”理念从未动摇,也正是这一理念让他在法律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律师行业给予了他经历、成长以及荣誉,他也乐意尽己所能回馈社会,同时,也希望借用这个机会与更多企业、律师产生思想碰撞,进一步推动行业发展。
      本着这样的初心,杨关善坚持开展法律培训和讲座。2015年至今,面向央企、国企、律师协会以及大型民企,他一共做了55场,主题主要围绕PPP模式、建设工程、矿业能源、企业合规等专业领域。
从2017年开始,杨关善还萌生出运营一个属于自己团队的公众号、把研究与实务同步推进的想法,因为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把过去的研究成果系统地记录下来,还能够进一步促进业务的研究。不过,作为一个非常理性的人,但凡决定做一件事,杨关善都希望做到最好,并长期坚持下去,因此,他思考很久,直至2018年4月,认为团队的力量足以支撑起持续维护公众号了,才放手去做,正式启动了“法务善论” 公众号的运营。
      “法务善论”公众号推出之后,杨关善团队经常放弃周末和节假日等休息时间,除业务之外,专注于专业文章的研究和输出。因此,公众号运营至今,即便中途团队有所变动,也从未中断。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杨关善带领团队一共输出了一百余篇原创文章,详实记录着他的执业历程和研究成果。
这个小小的公众号承载的,不仅仅是杨关善的学识、成就,还承载着他“专业制胜,信誉制胜”的初心,也是窥见他做人做事态度的窗口。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2020年8月份,国际知名评级机构《亚洲法律杂志》(ALB)公布“2020客户首选律师”名单,全国共有20名律师入选,杨关善是其中之一。杨关善的入选客观地反映了客户以及市场对其个人的评价和认可,也是对他回归律师行业5年历程一个最佳的总结。
        在谈起未来规划时,杨关善淡然且坚定。
       他笑言,在加入大成律师事务所之前,自己也曾是一腔热血,对未来满怀憧憬,如今,5年时间过去,当初的理想并没有完全照进现实,但是自己努力过,尝试过,没有可遗憾的。
       杨关善说,不会为了业务进步更快一点而委屈自己。“比如,这些年我虽然放弃了一些业务,甚至是标的额很大的业务。但不符合我宗旨的,我宁可不做,今后也当如此。”在这一点上,他态度坚定。
未来,杨关善仍希望能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持续深耕,挑战自我,突破自我,为更多的客户提供有价值的法律服务。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放弃诱惑,坚守内心,虽然执业道路会变得更加“道阻且长”,但事业和人生却能够细水长流、既稳且深。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初心坚守中持续深耕,终有一天杨关善必定能够和中国法治建设事业一样“会当凌绝顶”,一览“法治中国”的无限风光。


【杨关善律师】
执业领域|公司综合业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房地产和建设工程、矿业能源与自然资源、重大争议解决。


职称职务|高级经济师,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自然资源部法律顾问,教育部学位中心论文评审专家,财政部PPP专家库专家,湖北省PPP专家库专家,天津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宁波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北京市法学会物权法研究会理事,北京市法学会金融与财税法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经济纠纷调解中心调解员,中国政法大学国土资源法律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研究生校外实践导师,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企业联合会第六届维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工作委员会委员。


来源: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