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妇女署“性别包容的工作场所”项目案例及经验研讨会召开
发布时间:2025-08-11 来源:广东省纺织协会
2025年7月31日,由联合国妇女署中国办公室、欧盟驻华代表团主办,广东省纺织协会承办的“性别包容的工作场所:促进广东省女工体面就业和职业发展案例及经验研讨会”在广州召开。本次研讨会聚焦广东省女工的就业与职业发展,通过多方交流分享,为推动女工体面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向。
研讨会吸引了来自行业协会、企业、院校、社会组织等单位近40名代表参会。会议于线上线下同时举办,由广东省纺织协会副秘书长刘英丹主持。
联合国妇女署中国办公室项目主管刘頔和欧盟驻华代表团项目经理陆霞(Lucia Lorenzo) 发表开场致辞,强调了促进女工体面就业和职业发展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实现性别平等的重要意义,表达了对本次研讨会成果的期待。刘頔肯定了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和制造业核心枢纽的经济地位,以及数百万女性劳动者在纺织、电子、汽车供应链等行业的重要作用;指出制造业存在职业性别隔离、薪酬差距、职业发展天花板等问题,外来务工人员、流动女工、残障女工面临更大困境;介绍了联合国妇女署与欧盟合作,携手多家伙伴从 2023 年起在广东省实施“性别包容工作场所”项目,已在 106 家试点企业推动机制建设,培养 200 多名种子培训师,为数万名员工提供技能培训;提及了2025 年是《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通过30周年,全球在保障妇女就业劳动权益方面有进展但仍有差距,强调应加强合作促进妇女工作权益,且这些目标与中国政策高度吻合,相信广东能探索出在制造业建立性别包容工作场所的经验。
陆霞(Lucia Lorenzo) 表示性别平等是欧盟核心价值,欧盟资助的“性别包容的工作场所”项目于2023年2月始在广东省开展,旨在促进性别包容工作场所,为女工提供体面就业和职业发展,众多女工和工厂管理者从中受益;指出项目收集了最佳实践案例,识别挑战并采取措施应对,希望在讨论中听到反馈,同时强调项目需可持续,通过政策改革巩固进展,惠及当下和未来女工;也提及2025年是《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通过30周年,该项目是实现宣言目标的关键部分,期待讨论成果,推动释放女性劳动力潜力,实现性别平等和包容性经济增长。
在主旨分享环节,中国企业联合会雇主工作部副主任马超通过在线视频,从宏观层面分析了当前国内企业在促进女工就业与职业发展方面的现状、问题及挑战。映诺社区发展机构总监黄冰瑶则分享了广东省外来务工女性的需求与挑战,以及映诺在推动女工体面就业的实践经验与创新模式。
中国企联雇主工作部副主任马超介绍了“性别包容的工作场所”项目在纺织、信息与通信技术、汽车行业开展的基线调查、教材编写、支持网络建立等工作及成果;分享了2022年面向企业管理者的调研报告,指出 80% 企业认为推进性别平等有积极作用,但实践中存在制度措施缺失、家庭友好型工作机制不足、职场暴力和性骚扰预防措施空白、招聘性别限制、女性管理层比例低、晋升瓶颈等问题,企业希望得到政府支持;分享了2023年广东省纺织、汽车和信息通讯技术行业工厂女工职业发展问卷调研结果,包括各行业女工年龄结构、地域来源、受教育程度、职业发展认知、影响晋升因素及相关建议等。
黄冰瑶分享了广东省外来务工女性在就业、职业发展与公共服务获取等方面的现状。全球数据显示制造业女性晋升比例虽提升,但管理岗女性占比仅24%,性别偏见仍存。广东省数据表明农村女性技能培训参与率低,内容多为简单操作,缺乏产业升级所需课程;残障女工则多从事低薪重复工作,面临无障碍设施缺失等问题;公共服务方面,积分入学限制、跨地区医保报销难及较高的居住成本,给女工家庭带来多重经济压力。针对制造业转型中女性经济发展面临的结构性挑战,她呼吁建立更公平包容的职业支持体系,包括薪酬透明、培训晋升激励挂钩和无障碍职场改造,并强调需政府、企业及社会组织协同发力,以切实促进外来务工女性体面就业与社会融入。
来自广东省纺织协会、广东省采购与供应链协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协会以及南京市思齐职业培训学校的代表,分别就行业实践及未来发展进行了分享,展示了不同行业和机构在促进女工就业和职业发展方面的举措与思考。
广东省纺织协会秘书长李茵作行业实践分享发言。李茵指出,一直以来,纺织服装业被认为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尤其被认为是女工密集行业,但随着行业智能化技术的提升,目前密集情况已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工厂总体用工量下降了,织布业的基层员工女性占比越来越少,服装业制衣岗位中男性占比在升高,这些变化提示我们,行业技术升级在带来岗位调整的同时,也可能重新塑造性别分工的格局。但是,不管哪一种岗位的女工,家庭照护的任务往往被认为“理所当然”地由女性来承担,这是长期以来传统观念影响的结果,也是制约女性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女工在工作和家庭之间两头奔忙,很难有时间学习新技能或争取晋升机会。随后,李茵介绍了广东省纺织协会在广东纺织行业推动“性别包容的工作场所”项目成果,提出了推动女性人才库建设、女性领导力培养、建立性别友好工作场所团体标准等思考,呼吁要创造性别更加包容的工作环境,需要聚焦三个领域发力,一是企业层面,二是协会层面,三是社会层面。“性别平等不只是“女性的事”,而是关乎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责任。期待与各方携手,让每个女性从业者都能在职场中实现价值。”
在企业建立机制案例分享环节,中兴通讯、江门敬记塑胶厂有限公司、溢达集团、清远广硕鞋业有限公司、时线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分享了各自在促进性别包容职场的经验和女工培训方面的实践,包括健全女性员工沟通机制、员工职业发展分性别统计与监测、性别政策合规审核机制、防治职场性别暴力和性骚扰机制、家庭友好工作场所建设(灵活工作安排和托育服务)以及职业安全与健康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具体做法。中国政法大学刘小楠教授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茅倬彦教授对企业案例进行了线上点评,从专业角度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研讨过程中,各方也明确了当前广东省女工体面就业和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部分企业对性别平等意识认识不足,女工在职业晋升、薪酬待遇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性别差距;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待提高,以满足女工不断变化的职业发展需求;家庭友好工作场所建设面临成本、场地等实际困难,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解决。通过本次研讨会,各参会单位充分交流了在促进女工体面就业和职业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与实践案例。企业代表分享的建立性别平等机制、开展女工培训等经验,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行业协会和机构分享的行业实践和未来发展方向,为企业和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次研讨会为促进广东省女工体面就业和职业发展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参会代表一致认为,促进女工体面就业和职业发展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和学术界等各方共同努力。展望未来,各方达成了加强合作、资源共享、共同推动女工就业与职业发展的共识,并表达了在未来开展项目合作、政策研究、培训交流等方面的意向。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广东省女工体面就业和职业发展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我省女工将为广东省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强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