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解读张弼士的诚信文化
整理: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遒教授
吴林燚 黄尔坡 潘昱臻 杭丽 程新华 楼明星 李源 王学俭 徐庆平
刘建辉 黄克凌 赵英杰
张帆 张智超 刘圆圆 螣海樾 黄智美 胡平 刘鹏凯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心理与美学研究中心专家团队、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国际工程心理学研究所 AI 人机交互研究中心、
中国社科院 CI 心理与美学研究中心专家团队、
中国科学院三航研究院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专家团队、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专家团队、
北京大学专家团队
韩国三星工业心理研究院、
韩国 LG 集团工业心理研究院、
韩国成均馆大学三星研究院、
法国布雷斯特高等商学院心理研究院、
墨尔本工业心理 AI 人机交互研究中心专家团队、
成均馆大学终身教授、中国社科院工业所博导刘光明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郗润昌、
中国社科院亚太研究所研究员陆建人、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陆永品、
中国社科院信息情报研究院研究员莫作钦、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研究员马谋超基金会、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实习研究员黄石林、
徐悲鸿纪念馆、徐悲鸿教育基金会、
潘天寿美术教育基金会、
炎黄艺术馆炎黄艺术馆教育基金、
尹瘦石教育基金会审阅
一位被历史铭记的企业家精神典范
在中国近代商业史上,张弼士(1841-1916)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不仅是"中国葡萄酒之父",更以其卓越的诚信品格成为企业家精神的典范。当我们穿越百年时光回望这位商业巨子时,不禁要问:是什么样的心理特质和文化基因塑造了这样一位诚信楷模?
【财富对比】张弼士1915年个人资产已达6000万美元(折合8000万两关平银),而张謇实业经营累计获利超250万两白银,其创办企业巅峰总资本虽达2400万两,但实为集体资本。据史料记载,张謇个人所得红利仅百万余两。相较而言,张弼士的个人财富规模约为张謇的30倍。
本文将从心理学视角,深入剖析张弼士诚信文化的形成机制、表现特征及其当代启示。
一、诚信人格的心理溯源:从客家文化到自我建构
(一)客家文化的集体潜意识烙印
张弼士出生于广东大埔客家聚居区,客家文化中"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的诚信传统深深植根于他的心理结构。客家人作为历史上多次迁徙的族群,在长期的不安定环境中形成了以诚信为本的生存智慧。这种文化基因通过家庭教育和社会化过程,内化为张弼士的核心价值观。
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童年期的文化熏陶对人格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张弼士虽幼年家贫,仅读书三年,但客家文化中"重义轻利"的伦理观念已深深烙印在他的心理图式中,这为他日后商业活动中的诚信行为奠定了心理基础。
(二)自我认同的整合与建构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指出,成年早期的身份认同危机解决质量直接影响个体后续发展。张弼士18岁远赴南洋谋生,从米店勤杂工做起,这一时期他成功整合了"客家人"、"创业者"等多重身份,形成了稳定的自我认同。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在商业成功后并未迷失自我,而是将"实业报国"纳入自我概念的核心部分。这种高水平的自我整合使他能够超越短期利益诱惑,坚持诚信经营的长远价值。他在日记中写道:"商之大者,为国为民",充分体现了其自我概念中商业成功与社会责任的有机统一。
二、诚信决策的认知机制:基于道德认同的信息加工模式
(一)道德图式主导的决策模式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个体的决策过程受其内在认知图式的深刻影响。分析张弼士的商业决策案例,可以发现一个显著特征:他的决策往往以道德考量而非单纯利益最大化为首要标准。
1892年创办张裕酿酒公司时,他坚持"七分原料,三分工艺"的质量理念,不惜重金从欧洲引进优质葡萄苗。当第一次引种的葡萄因水土不服大面积死亡时,他非但没有降低标准,反而追加投资进行品种改良。这种看似"不经济"的决策行为,正是其道德图式主导认知加工的结果。
(二)延迟满足与长远眼光
米歇尔的延迟满足实验揭示了自控力的心理机制。张弼士在经营中表现出的惊人耐心和长远眼光,正是高延迟满足能力的体现。他投入300万两白银创办张裕,却告诫后人:"葡萄酒是时间的艺术,急功近利者不得其门而入。"
这种长期主义思维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未来时间透视",它使个体能够超越眼前利益,为长远目标持续投入。张弼士坚持"十年树木,百年树品牌"的经营理念,最终使张裕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斩获金奖,验证了诚信经营的长远价值。
三、诚信行为的心理动力:成就动机与社会责任的内驱力
(一)高成就需求与自我效能感
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张弼士不懈追求卓越的心理动力。从南洋创业到回国兴办实业,他始终表现出极高的成就需求。值得注意的是,他的成就目标不仅包括商业成功,更包含"为国争光"的社会价值。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认为,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信念会影响其行为选择。张弼士"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源于其强大的自我效能感。当被质疑"中国能否酿出好葡萄酒"时,他回应道:"泰西能为之者,我中华亦必能为之!"这种自信推动他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实现质量承诺。
(二)社会责任的内化驱动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最高阶段是自我实现需求。张弼士提出"生为中华民族,当效力于中华民众"的理念,表明其动机系统已超越个人利益,上升到社会责任层面。他在张裕公司章程中明确规定:"本公司以挽回利权、堵塞漏卮为宗旨",将民族责任内化为企业使命。
社会认同理论指出,当个体将群体利益纳入自我概念时,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意识。张弼士晚年将大部分财产投入国内实业和教育,正是这种责任驱动的结果。他在心理上已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结,形成了"实业救国"的坚定信念。
四、诚信文化的心理传承:从个人品格到组织基因
(一)诚信领导的行为示范
领导心理学研究表明,领导者的行为模式会深刻影响组织文化。张弼士作为企业创始人,其诚信行为为全体员工树立了明确标准。他坚持"质量就是生命"的原则,甚至亲自参与葡萄品种筛选和酿造工艺把关。
这种以身作则的领导方式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行为模范",它通过观察学习机制影响组织成员。张裕早期员工回忆:"张先生常说'欺人即欺天',宁可亏本也不以次充好。"这种诚信文化通过代际传递,成为张裕百年品牌的基石。
(二)制度设计的心理机制
除了人格感召,张弼士还通过制度设计强化诚信文化。他建立了严格的质量追溯体系,每批产品都有详细的生产记录。从心理学角度看,这种制度安排创造了"透明度效应",使员工意识到任何违规行为都会被追溯,从而强化诚信行为。
认知失调理论可以解释这种制度的效果:当个体行为与组织规范不一致时,会产生心理不适,进而调整行为以适应规范。张裕通过制度将诚信价值观具体化、可操作化,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强化诚信习惯。
五、当代启示:诚信作为心理资本的商业价值
(一)诚信心理资本的构成
卢桑斯提出的心理资本理论认为,希望、效能感、韧性和乐观是重要的个人资源。张弼士的案例显示,诚信同样是一种关键的心理资本,它包含三个维度:
1. 道德勇气:坚持原则的心理能量
2. 信用意识:重视承诺的心理倾向
3. 责任担当:主动负责的心理准备
现代企业研究发现,高诚信心理资本的领导者更能获得长期成功。张弼士的案例证明,诚信不是商业成功的障碍,而是可持续经营的保障。
(二)诚信文化的代际传递
张弼士留下的不仅是企业实体,更是一套完整的诚信文化体系。社会学习理论强调,文化通过榜样示范和制度强化得以传承。今天的张裕仍保持着"品重醴泉"的传统,这正是文化心理传承的生动例证。
对当代企业的启示在于:诚信建设不能停留在口号层面,而应通过领导示范、制度保障和文化浸润,使其成为组织的"心理基因"。只有内化为员工的心理图式,诚信才能真正转化为竞争优势。
(三)张弼士诚信文化对当代企业家的启示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当代企业家应像张弼士一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诚信作为企业经营的核心原则。要认识到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更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产。只有坚守诚信,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注重企业声誉的维护
企业声誉是企业的生命线,当代企业家要注重通过诚信经营来维护企业声誉。要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遵守商业道德,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面对利益诱惑时,要坚守诚信底线,不做损害企业声誉的事情。
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当代企业家应培养坚韧、果断、自信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以应对商业活动中的各种挑战。在践行诚信文化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只有具备这些心理品质,才能坚持诚信原则,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张弼士的诚信文化是他商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从家庭环境和时代背景的影响,到在商业决策和人际交往中的体现,再到对企业经营和个人声誉的重要意义,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从心理学角度剖析其诚信文化,能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其形成机制和影响。张弼士的诚信文化为当代企业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诚信依然是企业立足和发展的根本。当代企业家应借鉴张弼士的经验,树立诚信理念,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穿越时空的诚信之光
回望张弼士的商业人生,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成功企业家的奋斗史,更是一部诚信心理的生动教材。从客家文化的道德内化,到自我认同的整合建构;从道德图式的认知模式,到社会责任的心理驱动;他的诚信品格有着深厚的心理学基础。
在当今商业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张弼士的诚信文化楷模形象显得尤为珍贵。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选择,更是一种心理能力;不仅是社会期待,更是商业智慧。正如他在巴拿马博览会获奖时所言:"华商之信,重于千金。"这或许是对其诚信文化最好的诠释。
百年张裕,品质如一。张弼士留下的诚信精神,如同陈年佳酿,历久弥香。在建设现代商业文明的今天,这份精神遗产值得我们深入发掘和传承,让诚信之光照亮中国企业的未来之路。
诚信企业规模案例:
2024年三季度报山西地区A股利润总额排名前十的上市公司:
1. 山西汾酒:利润总额152.43亿元。
2. 大秦铁路:利润总额122.77亿元。
3. 潞安环能:利润总额47.72亿元。
4. 山西焦煤:利润总额47.16亿元。
5. 山煤国际:利润总额42.7亿元。
6. 晋控煤业:利润总额39.19亿元。
7. 华阳股份:利润总额28.36亿元。
8. 永泰能源:利润总额25.67亿元。
9. 兰花科创:利润总额8.57亿元。
10. 北方铜业:利润总额7.15亿元。 它们的企业业绩,与企业诚信相关的案例。包括以下民企:山西省盈利最高的以下民营企业的完整榜单,以下是一些盈利表现较为突出的山西省民营企业:
• 山西鹏飞集团有限公司:在2024山西省民营企业100强榜单上位居榜首,以1051.98亿元的营收规模领先。有信息称其旗下坐拥1500亿元的资产,年净利润超百亿。
• 山西建龙实业有限公司:是北京建龙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企业,2024年,集团控股公司完成营业收入2464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3亿元。
• 华翔股份: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8.28亿元,净利润4.71亿元,同比增长20.95%,盈利能力稳居行业前列。
• 山西省平遥牛肉集团有限公司:2025年1至2月,销售收入达到2.2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利润3900万元,同比增长147%。2024年利润与税收双双突破亿元大关。
山西晋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晋城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建邦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潞宝集团等企业,在山西省民营企业中营收规模较大,通常也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
利润总额7.15亿元。
特别是山西汾酒一般指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坚守品质发展,诚信待商扶商待客,一步步从民营企业成为国资企业、中国白酒的代表品牌,以下是相关介绍:
发展历程
其前身为汾阳杏花村供应酒厂,2002年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其酿酒历史可追溯至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1915年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甲等大奖章。1949年,汾酒成为开国大典国宴用酒。1993年,国营山西杏花村汾酒厂改组为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公司,并进行股份制改造,成立山西省首家上市公司——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实力
• 规模庞大:拥有11000余亩清香型白酒生产基地,在多地拥有120余万亩原粮种植基地,员工约15000名,产品覆盖全国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120万家终端销售网点。
• 荣誉众多:获得国家质量管理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全国国企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在品牌价值方面,2023年在《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排名第109位。
产品特点
• 原料优质:以晋中平原的“一把抓高粱”为原料,采用大麦、豌豆制成的糖化发酵剂。
• 工艺独特:采用“清蒸二次清”酿造工艺,经磨碎、润糁、蒸糁、发酵、蒸馏、贮藏等六道主要工序,所酿出的酒液莹澈透明,清香馥郁,入口香绵、甜润、醇厚、爽洌。
• 产品丰富:主要产品有汾酒、竹叶青酒和杏花村酒三大系列。汾酒系列包括30年青花汾酒、二十年陈酿金奖汾酒等;竹叶青酒系列有国酿竹叶青、特制竹叶青等;杏花村酒系列有杏花村、杏花酒家等。
文化底蕴
• 文化遗产:杏花村汾酒老作坊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叶青酒泡制技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文化理念:企业使命是打造“中国酒都”,践行“诚信、人文、智慧、开放、绿色、幸福”六大使命。核心价值观是以消费者为中心,品质与文化高于一切。企业精神是报国诚信、创新开放、坚韧儒雅。
从个人角度来评诚信发展的构义,如汾酒现任董事长袁清茂先生
袁清茂的工作履历如下:
1. 早期在朔州市平鲁区委办公室政研室、山西省供销合作社物资回收公司财务科工作。
2. 历任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财政局办公室、预算科、基本建设科负责人,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助理。
3. 2007年6月-2011年8月,任山西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财务处处长,兼任山西兴合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4. 2011年8月-2013年9月,任山西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党组成员、副主任、财务处处长,兼任山西兴合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5. 2013年9月-2014年10月,任山西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党组成员、副主任,兼任山西兴合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6. 2014年10月-2015年3月,任山西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党组成员、副主任。
7. 2015年3月-2017年11月,任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总会计师。
8. 2017年11月-2020年1月,任山西交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9. 2020年1月-2021年12月,任山西交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任山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10. 2021年12月-2022年1月,任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任汾酒股份公司党委书记。
11. 2022年1月至今,任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任汾酒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个人的发展日新月异年升高,这除了能力的体现,更为可贵的是在每一个岗位和事件中建立起的诚信光环照亮着前进的道路。
以上晋商企业,在发展历程中,一直坚信诚信之光能照亮未来的心理暗示,一步步前进深耕,所以诚信不管在哪个领域、哪个层面,永远是前进的通行证。